咨詢服務電活:4006301115
 

關于印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的通知

 二維碼 262
投稿的時間:2017-12-05 10:22

并于下發東北三省國家春夏季干凈的采暖整體規劃(2017-2023年時間內)的通報

發改資源〔2017〕2100號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次會議上的重要指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財政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資委、質檢總局、銀監會、證監會、軍委后勤保障部制定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你們,請按照執行。

附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

國家的進步改善委

國 家 能 源 局

財  政  部

環 境 保 護 部

房產城鄉經濟的國家住建部

國  資  委

質 檢 總 局

銀  監  會

證  監  會

軍委行政后勤擔保部

201六年13月5日


附件

南方省市冬天時便于冬季取暖控規(2017-202一年)

  清潔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氣、電、地熱、生物質、太陽能、工業余熱、清潔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等清潔化能源,通過高效用能系統實現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為目標的取暖全過程,涉及清潔熱源、高效輸配管網(熱網)、節能建筑(熱用戶)等環節。當前,我國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比例低,特別是部分地區冬季大量使用散燒煤,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大,迫切需要推進清潔取暖,這關系北方地區廣大群眾溫暖過冬,關系霧霾天能不能減少,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內容。為提高北方地區取暖清潔化水平,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根據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次會議關于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的要求,特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基礎
本規劃所指北方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陜西、甘肅、寧夏、新疆、青海等14個省(區、市)以及河南省部分地區,涵蓋了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的“2+26”個重點城市(含雄安新區,下同),具體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市的行政區域。冬季取暖時間因地域不同有所差異,華北地區一般為4個月,東北、西北地區一般為5-7個月。規劃基準年為2016年。規劃期為2017-2021年。
(一)北方地區取暖總體情況
1.取暖面積。截至2016年底,我國北方地區城鄉建筑取暖總面積約206億平方米。其中,城鎮建筑取暖面積141億平方米,農村建筑取暖面積65億平方米。“2+26”城市城鄉建筑取暖面積約50億平方米。
2.用能結構。我國北方地區取暖使用能源以燃煤為主,燃煤取暖面積約占總取暖面積的83%,天然氣、電、地熱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工業余熱等合計約占17%。取暖用煤年消耗約4億噸標煤,其中散燒煤(含低效小鍋爐用煤)約2億噸標煤,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北方地區供熱平均綜合能耗約22千克標煤/平方米,其中,城鎮約19千克標煤/平方米,農村約27千克標煤/平方米。
3.供暖熱源。在北方城鎮地區,主要通過熱電聯產、大型區域鍋爐房等集中供暖設施滿足取暖需求,承擔供暖面積約70億平方米,集中供暖尚未覆蓋的區域以燃煤小鍋爐、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分散供暖作為補充。城鄉結合部、農村等地區則多數為分散供暖,大量使用柴灶、火炕、爐子或土暖氣等供暖,少部分采用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供暖。
4.熱網系統。截至2016年底,我國城鎮集中供熱管網總里程達到31.2萬公里,其中供熱一級網長度約9.6萬公里,供熱二級網長度約21.6萬公里。集中供熱管網主要分布在城市,城市集中供熱管網總里程約23.3萬公里,占城鎮集中供熱管網總里程的74.6%,縣城集中供熱管網總里程約7.9萬公里,占城鎮集中供熱管網總里程的25.4%。
5.熱用戶。熱用戶取暖系統包括室內末端設備和取暖建筑。室內末端設備主要有散熱器、地面輻射、發熱電纜或電熱膜、空調等,以散熱器為主。北方地區城鎮新建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比例基本達到100%,節能建筑占城鎮民用建筑面積比重超過50%。農村取暖建筑中僅20%采取了一定節能措施。
(二)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情況
為滿足用戶清潔取暖需求,采取以下清潔供暖方式:
1.天然氣供暖。天然氣供暖是以天然氣為燃料,使用脫氮改造后的燃氣鍋爐等集中式供暖設施,或壁掛爐等分散式供暖設施,向用戶供暖的方式,包括燃氣熱電聯產、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燃氣鍋爐、分戶式壁掛爐等,具有燃燒效率較高、基本不排放煙塵和二氧化硫的優勢。截至2016年底,我國北方地區天然氣供暖面積約22億平方米,占總取暖面積11%。
2.電供暖。電供暖是利用電力,使用電鍋爐等集中式供暖設施或發熱電纜、電熱膜、蓄熱電暖器等分散式電供暖設施,以及各類電驅動熱泵,向用戶供暖的方式,布置和運行方式靈活,有利于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蓄熱式電鍋爐還可以配合電網調峰,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截至2016年底,我國北方地區電供暖面積約4億平方米,占比2%。
3.清潔燃煤集中供暖。清潔燃煤集中供暖是對燃煤熱電聯產、燃煤鍋爐房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后(即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通過熱網系統向用戶供暖的方式,包括達到超低排放的燃煤熱電聯產和大型燃煤鍋爐供暖,環保排放要求高,成本優勢大,對城鎮民生取暖、清潔取暖、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起主力作用。截至2016年底,我國北方地區清潔燃煤集中供暖面積約35億平方米,均為燃煤熱電聯產集中供暖,占比17%。
4.可再生能源等其他清潔供暖。包括地熱供暖、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太陽能供暖、工業余熱供暖,合計供暖面積約8億平方米,占比4%。
地熱供暖是利用地熱資源,使用換熱系統提取地熱資源中的熱量,向用戶供暖的方式。截至2016年底,我國北方地區地熱供暖面積約5億平方米。
生物質能清潔供暖是指利用各類生物質原料,及其加工轉化形成的固體、氣體、液體燃料,在專用設備中清潔燃燒供暖的方式。主要包括達到相應環保排放要求的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鍋爐等。截至2016年底,我國北方地區生物質能清潔供暖面積約2億平方米。
太陽能供暖是利用太陽能資源,使用太陽能集熱裝置,配合其他穩定性好的清潔供暖方式向用戶供暖。太陽能供暖主要以輔助供暖形式存在,配合其它供暖方式使用,目前供暖面積較小。
工業余熱供暖是回收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熱,經余熱利用裝置換熱提質,向用戶供暖的方式。截至2016年底,我國北方地區工業余熱供暖面積約1億平方米。
  (三)清潔取暖發展面臨問題
總的來看,我國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比例低(占總取暖面積約34%),且發展緩慢。
1.缺少統籌規劃與管理。長期以來,北方地區供熱缺乏對煤炭、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多種能源形式供熱的統籌謀劃,熱力供需平衡不足,導致供熱布局不科學、區域優化困難。現役純凝機組供熱改造無統籌優化,改造后電網調峰能力下降,加劇部分地區棄風、棄光等現象。部分地區將清潔取暖等同于“一刀切”去煤化,整體效果較差。此外,清潔取暖工作涉及面廣,職能分散,缺少統一管理部門,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存在協調聯動不足的問題。
2.體制機制與支持政策需要改進。部分供熱區域熱源不能互相調節。熱電聯產供熱范圍內小鍋爐關停緩慢的情況比較普遍,供熱能力未充分發揮。熱價、天然氣價、電價等均執行地方政府統一定價,市場化調節能力不足。風電供暖項目沒有實現直接電量交易,不能發揮富余風電低價優勢。天然氣供應中間環節過多,導致成本偏高制約推廣應用。集中供暖按面積計費的方式不科學,浪費嚴重。除京津冀等地區出臺了力度較大的支持措施外,大部分地區支持政策,特別是資金、價格、市場交易等具有實質性推動作用的政策仍然較少。
3.清潔能源供應存在短板且成本普遍較高。天然氣季節性峰谷差較大(最大峰谷差超過10倍),造成天然氣供暖期存在缺口、非供暖期供大于求的情況。燃氣管網存在薄弱環節,農村地區燃氣管網條件普遍較差。部分地區配電網網架依然較弱,改造投資較大。部分集中供熱管網老化腐蝕嚴重,影響了供熱系統安全與供熱質量。清潔供暖成本普遍高于普通燃煤供暖,很難同時保證清潔供暖企業盈利且用戶可承受。
4.技術支撐能力有待提升。很多清潔供暖技術應用范圍還不廣,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仍不完善,造成市場標準不統一,操作不規范,產品質量和性能不夠穩定,導致用戶體驗較差。
5.商業模式創新不足。受歷史上計劃經濟下的供暖模式影響,供暖行業仍處于向市場化運作轉變的過程之中,投資運行依靠補貼,服務方式單一,在經營管理模式、融資方式、服務范圍和水平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
6.建筑節能水平較低。北方地區大部分建筑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較差,導致取暖過程中熱量損耗較大,不利于節約能源和降低供暖成本。
7.取暖消費方式落后。受長期以來的觀念、習慣等因素影響,相當數量取暖用戶仍依賴傳統、落后的供暖方式滿足取暖需求,對新的清潔供暖方式接受度較低。
二、總體要求
在堅持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更加關心人民群眾的身邊事,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生活質量。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對于北方溫暖過冬、減少霧霾天具有重要意義,是北方地區廣大群眾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必須堅定信心,明確方向,全力推進。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次會議上的重要指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以保障北方地區廣大群眾溫暖過冬、減少大氣污染為立足點,按照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方針,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盡可能利用清潔能源,加快提高清潔供暖比重,構建綠色、節約、高效、協調、適用的北方地區清潔供暖體系,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清潔替代,安全發展。以清潔化為目標,在確保民生取暖安全的前提下,統籌熱力供需平衡,單獨或綜合采用各類清潔供暖方式,替代城鎮和鄉村地區的取暖用散燒煤,減少取暖領域大氣污染物排放。堅守安全底線,構建規模合理、安全可靠的熱力供應系統。
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居民可承受。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經濟實力、基礎設施等條件及大氣污染防治要求,科學評估,根據不同區域自身特點,充分考慮居民消費能力,采取適宜的清潔供暖策略,在同等條件下選擇成本最低和污染物排放最少的清潔供暖組合方式。
三是堅持全面推進,重點先行。綜合考慮大氣污染防治緊迫性、經濟承受能力、工作推進難度等因素,全面統籌推進城市城區、縣城和城鄉結合部、農村三類地區的清潔取暖工作。同一類別地區,經濟條件、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優先推進。以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的“2+26”個重點城市為重點,在城市城區、縣城和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全面推進清潔供暖。
四是堅持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充分調動企業和用戶的積極性,鼓勵民營企業進入清潔供暖領域,強化企業在清潔取暖領域的主體地位。發揮各級政府在清潔取暖中的推動作用,按照國家統籌優化頂層設計、推動體制機制改革,省級政府負總責并制定實施方案,市縣級及基層具體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構建科學高效的政府推動責任體系。
五是堅持軍民一體,協同推進。地方政府與駐地部隊要加強相互溝通,建立完善清潔取暖軍地協調機制,確保軍地一體銜接,同步推進實施。軍隊清潔取暖一并納入國家規劃,享受有關支持政策。
(三)工作目標
1.總體目標
  到2019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50%,替代散燒煤(含低效小鍋爐用煤)7400萬噸。到2021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替代散燒煤(含低效小鍋爐用煤)1.5億噸。供熱系統平均綜合能耗降低至15千克標煤/平方米以下。熱網系統失水率、綜合熱損失明顯降低。新增用戶全部使用高效末端散熱設備,既有用戶逐步開展高效末端散熱設備改造。北方城鎮地區既有節能居住建筑占比達到80%。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實現霧霾嚴重城市化地區的散煤供暖清潔化,形成公平開放、多元經營、服務水平較高的清潔供暖市場。
2.“2+26”重點城市發展目標
  北方地區冬季大氣污染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最為嚴重,“2+26”重點城市作為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且所在省份經濟實力相對較強,有必要、有能力率先實現清潔取暖。在“2+26”重點城市形成天然氣與電供暖等替代散燒煤的清潔取暖基本格局,對于減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2+26”重點城市城區清潔取暖率要達到90%以上,縣城和城鄉結合部(含中心鎮,下同)達到70%以上,農村地區達到40%以上。2021年,城市城區全部實現清潔取暖,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拆除;縣城和城鄉結合部清潔取暖率達到80%以上,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拆除;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60%以上。
3.其它地區發展目標
  按照由城市到農村分類全面推進的總體思路,加快提高非重點地區清潔取暖比重。
  城市城區優先發展集中供暖,集中供暖暫時難以覆蓋的,加快實施各類分散式清潔供暖。2019年,清潔取暖率達到60%以上;2021年,清潔取暖率達到80%以上,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拆除。新建建筑全部實現清潔取暖。
  縣城和城鄉結合部構建以集中供暖為主、分散供暖為輔的基本格局。2019年,清潔取暖率達到50%以上;2021年,清潔取暖率達到70%以上,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拆除。
  農村地區優先利用地熱、生物質、太陽能等多種清潔能源供暖,有條件的發展天然氣或電供暖,適當利用集中供暖延伸覆蓋。2019年,清潔取暖率達到20%以上;2021年,清潔取暖率達到40%以上。
三、推進策略
  清潔取暖方式多樣,適用于不同條件和地區,且涉及熱源、熱網、用戶等多個環節,應科學分析,精心比選,全程優化,有序推進。
(一)因地制宜選擇供暖熱源
  1.可再生能源供暖
  (1)地熱供暖
  地熱能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我國北方地區地熱資源豐富,可因地制宜作為集中或分散供暖熱源。積極推進水熱型(中深層)地熱供暖。按照“取熱不取水”的原則,采用“采灌均衡、間接換熱”或“井下換熱”技術,以集中式與分散式相結合的方式推進中深層地熱供暖,實現地熱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在經濟較發達、環境約束較高的京津冀魯豫和生態環境脆弱的青藏高原及毗鄰區,將地熱能供暖納入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范疇,集中規劃,統一開發。
  大力開發淺層地熱能供暖。按照“因地制宜,集約開發,加強監管,注重環保”的方式,加快各類淺層地熱能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經濟高效替代散煤供暖。
  完善地熱能開發利用行業管理。健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維護地熱能開發利用市場秩序。制定地熱能開發利用管理辦法,理順地熱探礦權許可證辦理、地熱水采礦許可證辦理、地熱水資源補償費征收與管理等機制。完善地熱行業標準規范,確保地熱回灌率100%,依法推行資格認證、規劃審查和許可制度。
  專欄1 地熱供暖發展路線及適用條件
  中深層地熱能供暖:具有清潔、環保、利用系數高等特點,主要適于地熱資源條件良好、地質條件便于回灌的地區,重點在松遼盆地、渤海灣盆地、河淮盆地、江漢盆地、汾河—渭河盆地、環鄂爾多斯盆地、銀川平原等地區,代表地區為京津冀、山西、陜西、山東、黑龍江、河南等。
  淺層地熱能供暖:適用于分布式或分散供暖,可利用范圍廣,具有較大的市場和節能潛力。在京津冀魯豫的主要城市及中心城鎮等地區,優先發展再生水源(含污水、工業廢水等),積極發展地源(土壤源),適度發展地表水源(含河流、湖泊等),鼓勵采用供暖、制冷、熱水聯供技術。
  專欄2 地熱供暖發展目標
  到2021年,地熱供暖面積達到10億平方米,其中中深層地熱供暖5億平方米,淺層地熱供暖5億平方米(含電供暖中的地源、水源熱泵)。
  (2)生物質能清潔供暖
  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布局靈活,適應性強,適宜就近收集原料、就地加工轉換、就近消費、分布式開發利用,可用于北方生物質資源豐富地區的縣城及農村取暖,在用戶側直接替代煤炭。
  大力發展縣域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在北方糧食主產區,根據新型城鎮化進程,結合資源條件和供熱市場,加快發展為縣城供暖的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鼓勵對已投產的農林生物質純凝發電項目進行供熱改造,為周邊區域集中供暖。
  穩步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在做好環保、選址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前提下,在人口密集、具備條件的大中城市穩步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加快應用現代垃圾焚燒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提高垃圾焚燒發電環保水平。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避免或減少鄰避效應。
  加快發展生物質鍋爐供暖。鼓勵利用農林剩余物或其加工形成的生物質成型燃料,在專用鍋爐中清潔燃燒用于供暖。加快20蒸噸以上大型先進低排放生物質鍋爐區域供暖項目建設。積極推動生物質鍋爐在中小工業園區、工商業及公共設施中的應用。在熱力管網、天然氣管道無法覆蓋的區域,推進中小型生物質鍋爐項目建設。
  在農村地區,大力推進生物質成型燃料替代散燒煤。積極推進生物沼氣等其他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加快發展以畜禽養殖廢棄物、秸稈等為原料發酵制取沼氣,以及提純形成生物天然氣,用于清潔取暖和居民生活。積極推進符合入網標準的生物天然氣并入城鎮燃氣管網,加快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進程。推動大中型沼氣工程為周邊居民供氣,建設村級燃氣供應站及小規模管網,提升燃氣普遍服務水平。積極發展各種技術路線的生物質氣化及氣電多聯產,實施秸稈熱解氣化清潔能源利用工程。
  嚴格生物質能清潔供暖標準要求。提高生物質熱電聯產新建項目環保水平,加快已投產項目環保改造步伐,實現超低排放(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城市城區生物質鍋爐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要達到天然氣鍋爐排放標準。推進生物質成型燃料產品、加工機械、工程建設等標準化建設。加快大型高效低排放生物質鍋爐、工業化厭氧發酵等重大技術攻關。加強對沼氣及生物天然氣全過程污染物排放監測。
  專欄3 生物質能清潔供暖發展路線及適用條件
  生物質能區域供暖:采用生物質熱電聯產和大型生物質集中供熱鍋爐,為500萬平方米以下的縣城、大型工商業和公共設施等供暖。其中,生物質熱電聯產適合為縣級區域供暖,大型生物質集中供熱鍋爐適合為產業園區提供供熱供暖一體化服務。直燃型生物質集中供暖鍋爐應使用生物質成型燃料,配置高效除塵設施。
  生物質能分散式供暖:采用中小型生物質鍋爐等,為居民社區、樓宇、學校等供暖。采用生物天然氣及生物質氣化技術建設村級生物燃氣供應站及小型管網,為農村提供取暖燃氣。
  專欄4 生物質能清潔供暖發展目標
  到2021年,生物質能清潔供暖面積達到21億平方米,其中: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供暖面積10億平方米,城鎮生活垃圾熱電聯產供暖面積5億平方米,生物質成型燃料供暖面積5億平方米,生物天然氣與其他生物質氣化供暖面積超1億平方米。
  (3)太陽能供暖
  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成熟,已廣泛用于生活及工業熱水供應。在資源豐富地區,太陽能適合與其他能源結合,實現熱水、供暖復合系統的應用。
  大力推廣太陽能供暖。積極推進太陽能與常規能源融合,采取集中式與分布式結合的方式進行建筑供暖。鼓勵在條件適宜的中小城鎮、民用及公共建筑上推廣太陽能供暖系統。在農業大棚、養殖場等用熱需求大且與太陽能特性匹配的行業,充分利用太陽能供熱。
  進一步推動太陽能熱水應用。在太陽能資源適宜地區,加大太陽能熱水系統推廣力度。以小城鎮建設、棚戶區改造等項目為依托,推動太陽能熱水規模化應用。支持農村和小城鎮居民安裝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在農村推行太陽能公共浴室工程。在城市新建、改建、擴建的有穩定熱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上,推動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的統籌規劃、設計和應用。
  專欄5 太陽能供暖發展路線及適用條件
太陽能供暖:適合與其他能源結合,實現熱水、供暖復合系統的應用,是熱網無法覆蓋時的有效分散供暖方式。特別適用于辦公樓、教學樓等只在白天使用的建筑。
太陽能熱水:適合小城鎮、城鄉結合部和廣大的農村地區。太陽能集中熱水系統也可應用在中大型城市的學校、浴室、體育館等公共設施和大型居住建筑。
  專欄6 太陽能供暖發展目標
  配合其他清潔供暖方式,到2021年,實現太陽能供暖面積目標5000萬平方米。
  2.天然氣供暖
  “煤改氣”要在落實氣源的前提下有序推進,供用氣雙方要簽訂“煤改氣”供氣協議并嚴格履行協議,各級地方政府要根據供氣協議制定“煤改氣”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按照“宜管則管、宜罐則罐”原則,綜合利用管道氣、撬裝液化天然氣(LNG)、壓縮天然氣(CNG)、非常規天然氣和煤層氣等多種氣源,強化安全保障措施,積極推進天然氣供暖發展。以“2+26”城市為重點,著力推動天然氣替代散燒煤供暖。
  有條件城市城區和縣城優先發展天然氣供暖。在北方地區城市城區和縣城,加快城鎮天然氣管網配套建設,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優先發展燃氣供暖。因地制宜適度發展天然氣熱電聯產,對于環保不達標、改造難度大的既有燃煤熱電聯產機組,優先實施燃氣熱電聯產替代升級(熱電比不低于60%)。在具有穩定冷熱電需求的樓宇或建筑群,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加快現有燃煤鍋爐天然氣置換力度,積極推進新建取暖設施使用天然氣。充分利用燃氣鍋爐啟停靈活的優勢,鼓勵在集中供熱區域用作調峰和應急熱源。
  城鄉結合部延伸覆蓋。在城鄉結合部,結合限煤區的規劃設立,通過城區天然氣管網延伸以及LNG、CNG點對點氣化裝置,安裝燃氣鍋爐房、燃氣壁掛爐等,大力推廣天然氣供暖。
  農村地區積極推廣。在農村地區,根據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和不同地區農民消費承受能力,以“2+26”城市周邊為重點,積極推廣燃氣壁掛爐。在具備管道天然氣、LNG、CNG供氣條件的地區率先實施天然氣“村村通”工程。
  專欄7 天然氣供暖發展路線及適用條件
  燃氣熱電聯產機組:在氣源充足、經濟承受能力較強的條件下,可作為大中型城市集中供熱的新建基礎熱源,應安裝脫硝設施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濃度。
  熱電冷三聯供分布式機組:結合電負荷及冷、熱負荷需求,適用于政府機關、醫院、賓館、綜合商業及辦公、機場、交通樞紐等公用建筑。
  燃氣鍋爐(房):適合作為集中供熱的調峰熱源,與熱電聯產機組聯合運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環保難以達到超低排放的燃煤調峰鍋爐改為燃氣調峰鍋爐。
  大熱網覆蓋不到、供熱面積有限的區域,在氣源充足、經濟承受能力較強的條件下也可作為基礎熱源。應重點降低燃氣鍋爐氮氧化物排放濃度。
  分戶燃氣壁掛爐:適合熱網覆蓋不到區域的分散供熱,作為集中供熱的有效補充,也適用于獨棟別墅或城中村、城郊村等居民用戶分散的區域。
  專欄8 “2+26”城市天然氣供暖發展目標
  “2+26”城市2017-2021年累計新增天然氣供暖面積18億平方米,新增用氣230億立方米。其中,燃氣熱電聯產新建/改造規模1100萬千瓦,新增用氣75億立方米;燃氣鍋爐新建/改造5萬蒸噸,新增用氣56億立方米;“煤改氣”壁掛爐用戶增加1200萬戶,新增用氣90億立方米;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增加120萬千瓦,新增用氣9億立方米。新增清潔取暖“煤改氣”需求主要集中在城鎮地區,新增146億立方米,占比63%;農村地區新增85億立方米,占比37%。
  3.電供暖
  結合采暖區域的熱負荷特性、環保生態要求、電力資源、電網支撐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發展電供暖。統籌考慮電力、熱力供需,實現電力、熱力系統協調優化運行。
  積極推進各種類型電供暖。以“2+26”城市為重點,在熱力管網覆蓋不到的區域,推廣碳晶、石墨烯發熱器件、電熱膜、蓄熱電暖器等分散式電供暖,科學發展集中電鍋爐供暖,鼓勵利用低谷電力,有效提升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根據氣溫、水源、土壤等條件特性,結合電網架構能力,因地制宜推廣使用空氣源、水源、地源熱泵供暖,發揮電能高品質優勢,充分利用低溫熱源熱量,提升電能取暖效率。
  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較大地區實施電供暖。在新疆、甘肅、內蒙古、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三北”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地區,充分利用存量機組發電能力,重點利用低谷時期的富余風電,推廣電供暖,鼓勵建設具備蓄熱功能的電供暖設施,促進風電和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
  專欄9 電供暖發展路線及適用條件
  分散式電供暖:適合非連續性供暖的學校、部隊、辦公樓等場所,也適用于集中供熱管網、燃氣管網無法覆蓋的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農村或生態要求較高區域的居民住宅。
  電鍋爐供暖:應配套蓄熱設施,適合可再生能源消納壓力較大,棄風、棄光問題嚴重,電網調峰需求較大的地區,可用于單體建筑或小型區域供熱。
  空氣源熱泵:對冬季室外最低氣溫有一定要求(一般高于-5℃),適宜作為集中供熱的補充,承擔單體建筑或小型區域供熱(冷),也可用于分戶取暖。
  水源熱泵:適用于水量、水溫、水質等條件適宜的區域。優先利用城鎮污水資源,發展污水源熱泵,對于海水或者湖水資源豐富地區根據水溫等情況適當發展。對于有冷熱需求的建筑可兼顧夏季制冷。適宜作為集中供熱的補充,承擔單體建筑或小型區域供熱(冷)。
  地源熱泵:適宜于地質條件良好,冬季供暖與夏季制冷基本平衡,易于埋管的建筑或區域,承擔單體建筑或小型區域供熱(冷)。
  專欄10 電供暖發展目標
  到2021年,電供暖(含熱泵)面積達到15億平方米,其中分散式電供暖7億平方米,電鍋爐供暖3億平方米,熱泵供暖5億平方米。城鎮電供暖10億平方米,農村5億平方米。
  電供暖帶動新增電量消費1100億千瓦時。
  4.工業余熱供暖
  繼續做好工業余熱回收供暖。開展工業余熱供熱資源調查,對具備工業余熱供熱的工業企業,鼓勵其采用余熱余壓利用等技術進行對外供暖。因地制宜,選擇具有示范作用、輻射效應的園區和城市,統籌整合鋼鐵、水泥等高耗能企業的余熱余能資源和區域用能需求,實現能源梯級利用。大力發展熱泵、蓄熱及中低溫余熱利用技術,進一步提升余熱利用效率和范圍。
  專欄11 工業余熱供暖發展路線及適用條件
  供暖區域內,存在生產連續穩定并排放余熱的工業企業,回收余熱,滿足一定區域內的取暖需求。余熱供暖企業應合理確定供暖規模,不影響用戶取暖安全和污染治理、錯峰生產、重污染應對等環保措施。
  專欄12 工業余熱供暖發展目標
  到2021年,工業余熱(不含電廠余熱)供暖面積目標達到2億平方米。
  5.清潔燃煤集中供暖
  清潔燃煤集中供暖是實現環境保護與成本壓力平衡的有效方式,未來較長時期內,在多數北方城市城區、縣城和城鄉結合部應作為基礎性熱源使用。
  充分利用存量機組供熱能力。加強熱電聯產供熱范圍內燃煤小鍋爐的關停力度,提高熱電聯產供熱比重。擴大熱電機組供熱范圍,經技術論證和經濟比較后,穩步推進中長距離供熱。鼓勵熱電聯產機組充分利用乏汽余熱、循環冷卻水余熱,進一步增加對外供暖能力,降低機組發電煤耗。統籌考慮區域用熱需求和電力系統運行情況,經科學評估,確保民生供暖和電力系統安全后,可對城市周邊具備改造條件且運行未滿15年的純凝發電機組實施供熱改造,必要的需同步加裝蓄熱設施等調峰裝置。鼓勵生物質成型燃料在燃煤熱電聯產設施中的科學混燒,多渠道消化生物質資源。
  科學新建熱電聯產機組。新建燃煤熱電聯產項目要優先考慮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省會(直轄)城市限制新建抽凝式熱電聯產機組。
  著力提升熱電聯產機組運行靈活性。全面推動熱電聯產機組靈活性改造,實施熱電解耦,提升電網調峰能力。通過技術改造,使熱電聯產機組增加20%額定容量的調峰能力,最小技術出力達到40%-50%額定容量。
  重點提高環保水平。進一步提高熱電聯產機組和燃煤鍋爐的環保要求,熱電聯產機組和城市城區的燃煤鍋爐必須達到超低排放(即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推進燃煤鍋爐“以大代小”(大型高效節能環保鍋爐替代低效分散小鍋爐)和節能環保綜合改造,開展燃煤鍋爐超高能效和超低排放示范,推廣高效節能環保煤粉鍋爐。提高供熱燃煤質量,優先燃用低硫份、低灰分的優質煤。
  聯合運行提高供熱可靠性。整合城鎮地區供熱管網,在已形成的大型熱力網內,鼓勵不同類型熱源一并接入,實現互聯互通,提高供熱可靠性。熱電聯產機組與調峰鍋爐聯網運行,熱電聯產機組為基礎熱源,鍋爐為調峰熱源。
  專欄13 清潔燃煤集中供暖發展路線及適用條件
  大型抽凝式熱電聯產機組:適合作為大中型城市集中供熱基礎熱源,應充分利用存量機組的供熱能力,擴大供熱范圍,鼓勵進行乏汽供熱改造。做好熱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工作,提升電網調峰能力。
  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適合作為城鎮集中供熱基礎熱源,新建熱電聯產應優先考慮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
  大型燃煤鍋爐(房):適合作為集中供熱的調峰熱源,與熱電聯產機組聯合運行。在大熱網覆蓋不到、供熱面積有限的區域(如小型縣城、中心鎮、工礦區等),也可作為基礎熱源。重點提升燃煤鍋爐環保水平,逐步淘汰環保水平落后、能耗高的層燃型鍋爐。
  專欄14 清潔燃煤集中供暖發展目標
  到2021年,清潔燃煤集中供暖面積達到110億平方米,其中超低排放熱電聯產80億平方米,超低排放鍋爐房30億平方米。熱電聯產供熱能力利用率達到60%。
  實施燃煤熱電聯產靈活性改造1.3億千瓦。結合城鎮新增取暖需求及燃煤小鍋爐替代,新建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1000萬千瓦,現役熱電聯產機組超低排放改造1.2億千瓦。
(二)全面提升熱網系統效率
  1.加大供熱管網優化改造力度。有條件的城鎮地區要采用清潔集中供暖。優化城鎮供熱管網規劃建設,充分發揮清潔熱源供熱能力。加大老舊一、二級管網、換熱站及室內取暖系統的節能改造。
  對存在多個熱源的大型供熱系統,應具備聯網運行條件,實現事故時互相保障。一、二級供熱管網新建或改造工程優先采用無補償直埋技術。對于采用管溝敷設方式的管網,根據現場實際對管溝進行必要的防水和排水改造;經評估運行不良且具備改造條件的管網,宜改為直埋式敷設。鼓勵采用綜合管廊方式建設改造城市地下管網,對已經建有綜合管廊的地段,應將供熱管網納入綜合管廊。二級網及用戶引入口應設有水力平衡裝置及熱計量裝置。
  2.加快供熱系統升級。積極推廣熱源側運行優化、熱網自動控制系統、管網水力平衡改造、無人值守熱力站、用戶室溫調控及無補償直埋敷設等節能技術措施。通過增設必備的調節控制設備和熱計量裝置等手段,推動供熱企業加快供熱系統自動化升級改造,實現從熱源、一級管網、熱力站、二級管網及用戶終端的全系統的運行調節、控制和管理。利用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實現與傳統供熱行業的融合,加強在線水力優化和基于負荷預測的動態調控,推進供熱企業管理的規范化、供熱系統運行的高效化和用戶服務多樣化、便捷化,提升供熱的現代化水平。新建或改造熱力站應設有節能、控制系統或設備。
  專欄15 供熱管網與供熱系統建設改造目標
  2017-2021年,北方地區新建供熱管網8.4萬公里。其中,新建供熱一級網、二級網各4.2萬公里。完成供熱管網改造里程5萬公里。其中,改造供熱一級網1.6萬公里、二級網3.4萬公里。
  2017-2021年,北方地區新建智能化熱力站2.2萬座,改造1.4萬座。
(三)有效降低用戶取暖能耗
  1.提高建筑用能效率。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國家65%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推動嚴寒及寒冷地區新建居住建筑加快實施更高水平節能強制性標準。引導重點地區抓緊制定75%或更高節能要求的地方標準。提高建筑門窗等關鍵部位節能性能要求,穩步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積極開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設示范。鼓勵農房按照節能標準建設和改造,提升圍護結構保溫性能,在太陽能資源條件較好的省份推動被動式太陽房建設。
  2.完善高效供暖末端系統。根據供熱系統所在地的氣候特征、建筑類型、使用規律、舒適度要求和控制性能,按照節約能源、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確定室內供暖末端形式,逐步推廣低溫采暖末端形式。
  3.推廣按熱計量收費方式。大力推行集中供暖地區居住和公共建筑供熱計量。新建住宅在配套建設供熱設施時,必須全部安裝供熱分戶計量和溫控裝置,既有住宅要逐步實施供熱分戶計量改造。配套制定計量計費標準。不斷提高居民分戶計量、節約能源的意識,建立健全用熱監測體系,實現用戶行為節能。
  專欄16 建筑能效提升目標
  2017-2021年,北方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國家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新建居住建筑執行75%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5億平方米,其中,城鎮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4億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5000萬平方米,農村農房節能改造5000萬平方米。
四、保障措施
  清潔取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在能源供應與利用、管網線路建設改造與維護、技術裝備、項目運行、建筑節能、環保要求、體制機制改革、輿論宣傳等各個環節細化措施,保障規劃落實。
(一)上下聯動落實任務分工
  1.國家部門做好總體設計,指導推動
  國家相關部門根據職能,確定總體推進路徑,解決共性問題,做好相關政策的統籌銜接。
  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負責制定國家層面的清潔取暖規劃,研究制定清潔取暖評估考核體系。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牽頭建立清潔取暖規劃部際聯席會議機制,指導督促規劃落實,協調清潔取暖過程中需要國家部門解決的重大問題,保障清潔能源供應,改革完善價格、市場交易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推動清潔供暖技術裝備升級,建立健全行業標準體系,推動重點地區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清潔取暖規劃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國家能源局,負責日常工作。國家能源局要成立專門機構,落實人員,負責協調推進規劃執行。
  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指導城鎮清潔供暖和建筑能效提升工作,制定城鎮清潔供暖評估考核體系。
  財政部負責中央層面清潔取暖財政政策研究制定等工作。
  環境保護部負責各類清潔供暖的排放標準制定及監管工作。
  質檢總局負責鍋爐安全、節能、環保的監督檢查工作,配合開展鍋爐節能環保改造及落后鍋爐淘汰工作。
  軍委后勤保障部負責北方地區部隊清潔取暖工作,編制規劃計劃,協調落實相關政策,指導督促工作任務落實。
  各部門要根據以上任務分工,制定出臺政策文件,落實相關工作。
  2.地方政府制定實施方案,抓好落實
  各省(區、市)要明確省級清潔取暖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清潔取暖規劃統一要求,根據本地區實際,經與本地區能源、供暖、城鄉建設等規劃銜接后,組織編制省級清潔取暖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提出資金來源和使用方法,落實國家規劃要求。實施方案制定完成后,需報送清潔取暖規劃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備案,抄送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環保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軍委后勤保障部。工作方案滾動調整的,要在當年供暖季開始前三個月報送。
  省級清潔取暖工作方案確定后,各市(縣)也要編制市(縣)級清潔取暖工作方案,進一步細化國家規劃和省級實施方案的相關要求,抓好具體落實。
  各地方要切實履行職責,明確專門機構,組織開展清潔取暖工作,建立常態協調機制,加強發改、能源、住建、財政、環保、國土、城市規劃、金融、工業和信息化、質檢、安全等政府部門及電力、天然氣、供暖等相關企業的協作,就推進清潔取暖過程中的能源供應、環保監管、項目用地、資金支持、安全保障等各類問題進行協調,在保證民生供熱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清潔取暖工作。各省(區、市)要將本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分解落實,明確責任單位,設立進度安排協調和目標考核機制,精心組織實施。
  3.企業承擔供暖主體責任,提供優質服務
  企業是清潔供暖的主體,是清潔供暖工程、熱力生產、供暖服務等具體工作的實施者,對于清潔供暖的成功推進至關重要,應加強經營模式創新,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綜合能源服務,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用戶滿意度,推動成熟、完善、可持續的清潔供暖市場的建立。
  電力、油氣、可再生能源、供暖等相關企業,要及時將政府明確的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并按照政府規劃統一要求,編制企業清潔供暖工作方案。
(二)多種渠道提供資金支持
  1.精準高效使用財政資金。中央財政充分利用現有可再生能源發展、大氣污染防治等資金渠道,加大對清潔取暖的支持力度。以“2+26”城市為重點開展清潔取暖城市示范,中央財政通過調整現有專項支出結構對示范城市給予獎補激勵,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各地方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引導企業和社會加大資金投入,構建“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運營模式。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應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出臺支持清潔取暖的政策措施,統籌使用相關政府資金,加大對清潔取暖工作的支持力度,并對重點城市傾斜。
  2.多方拓寬資金渠道。一是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依法合規對符合信貸條件的清潔取暖項目給予信貸支持。二是通過發展綠色金融、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支持清潔供暖項目建設運營。三是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投資清潔取暖項目和技術研發。四是支持符合條件的清潔供暖企業首次公開發行(IPO)股票并上市,鼓勵符合條件的已上市企業依法依規進行再融資。五是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清潔供暖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多種債務融資工具,擴大直接融資的規模和比重。六是研究支持煤改清潔能源供暖項目參與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項目。
(三)完善價格與市場化機制
  1.創新優化取暖用電價格機制。對具備資源條件,適宜電供暖的地區,綜合采取完善峰谷分時價格制度、優化居民用電階梯價格政策、擴大市場化交易等支持政策,降低電供暖成本。對于通過市場化交易實施電供暖的,電力調度部門要根據電供暖直接交易需要,優化電力調度機制,以最大程度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最低供熱煤耗等為目標,科學搭配用于供暖的可再生能源電力與火電比例,調劑余缺,保障電供暖直接交易切實可行。鼓勵建設蓄熱式電鍋爐等具有調峰功能的電供暖設施,參與提供電力系統輔助服務,促進電力運行削峰填谷,按規定獲得收益。
  2.多措并舉完善取暖用氣價格機制。對天然氣資源有保障,適宜天然氣供暖的地區,通過完善階梯價格制度、推行季節性差價政策、運用市場化交易機制等方式,降低天然氣取暖成本,促進北方地區天然氣供暖發展。
  3.因地制宜健全供熱價格機制。在居民承受能力范圍內,兼顧考慮供熱清潔化改造和運行成本,合理制定清潔取暖價格,疏導清潔取暖價格矛盾,不足部分通過地方財政予以支持。
(四)保障清潔取暖能源供應
  1.加快天然氣供應能力建設。一是多方開拓氣源。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主要供氣企業要按計劃做好氣源供應,各省市要推動民營企業、城鎮燃氣企業開辟新供應渠道。加快推動非常規天然氣開發,鼓勵煤層氣開發利用,研究給予致密氣開發一定支持政策。二是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已納入規劃的長輸管道和LNG接收站加快建設,加快中俄東線、進口LNG等氣源引進和建設步伐,推進全國長輸管道互聯互通。具備擴建條件的已有接收站均要建儲罐,擴建增壓、氣化設施,按實際接收LNG能力進行核定。三是建立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落實《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到2020年,縣級以上地區至少形成不低于本行政區域平均3天需求量的應急儲氣能力。推動建設供用氣雙方共同承擔調峰責任的體制機制。鼓勵承擔儲氣調峰義務的企業從第三方購買儲氣調峰服務和氣量。鼓勵更多投資主體投資建設地下儲氣庫。四是加強監管完善法規。北方地區推進燃氣清潔取暖的地方政府要以試點等方式,加強對本地區燃氣特別是農村燃氣取暖工作的指導,督促相關企業加強供用氣安全管理。相關企業要承擔安全供氣的主體責任,制定完善的企業規范和操作規程。
  2.加強配電網建設。一是電網企業應加強與相關城市“煤改電”規劃的協調配合,加快配電網改造。結合國家配電網建設行動計劃和農網改造計劃,有效利用農網改造中央預算內投資、電網企業資金等資金渠道,滿足電供暖設施運行對配套電網的需求。二是將地下電力管線建設納入地方重點工程,加大協調支持力度。結合重點部隊電網升級改造工程,為電供暖部隊營區進行配套電網改造。三是加快研究出臺電力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持企業在偏遠地區做好電網建設和運行維護工作。四是結合配售電改革,調動社會資本參與配電網建設的積極性。
  3.組織開展北方地區地熱資源潛力勘查與選區評價。在全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普查的基礎上,查明我國北方地區主要水熱型地熱區(田)及淺層地熱能、干熱巖開發區地質條件、熱儲特征、地熱資源的質量和數量,并對其開采技術經濟條件做出評價,為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4.建立健全生物質原料供應體系。以縣為單位進行生物質資源調查,明確可作為能源化利用的資源潛力。適應各地區不同情況,支持企業建立健全生物質原料收集體系,推進收儲運專業化發展,提高原料保障程度。因地制宜,結合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要求,建設生物質原料基地。
  5.加強余熱資源需求調查評價和利用體系建設。各有關地區要深入開展余熱資源和熱負荷需求調查摸底,全面梳理本地區相關行業余熱資源的種類、品質、數量、連續性、穩定性、分布和利用狀況。加快建設高效率的余熱采集、管網輸送、終端利用供熱體系,按照能源梯級利用原則,實現余熱資源利用最大化。
  6.加強節能環保鍋爐清潔煤供應能力建設。以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為重點,推進與節能環保鍋爐配套的清潔煤制備、配送、儲存、使用等環節的設施建設與升級改造。推進清潔煤制備儲運專業化發展,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建設清潔煤制備儲運中心。完善清潔煤質量要求和檢測標準。
  7.加強集中供熱管線建設與維護。一是積極推進老舊熱力網優化改造,對城市既有供熱管網系統進行認真梳理,結合城市道路及管線改造,對運行年限較長及存在安全隱患的管線制定改造計劃。鼓勵供暖企業將符合接入技術條件的部隊納入集中供暖。二是加強熱網整合,形成多熱源聯合供熱環狀熱網,提高熱力網安全可靠性。充分利用熱電聯產的供熱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長距離輸送高溫水熱網。三是合理確定多熱源聯合供熱環狀熱網的水力工況、熱力工況,設置熱力網泄漏檢測,做好熱力網自動化、智能化控制,提高熱力網從熱源到熱用戶的自動化、智能化控制水平,降低熱力網熱耗、電耗、水耗。
  8.適當給予中央企業業績考核政策支持。為支持中央企業做好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能源供應保障工作,對于中央企業在偏遠地區建設天然氣管道、配電網等方式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造成的虧損,在業績考核中予以適當考慮。
(五)加快集中供暖方式改革
  1.大力發展供熱市場。放開能源生產、供暖等方面的準入限制,鼓勵民營企業進入清潔供暖領域,多種模式參與集中供熱設施建設和運營。引導各集中供熱特許經營區經營主體通過兼并、收購、重組等方式合并,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的大型企業集團,擴大集中供熱面積,淘汰不符合環境要求的小鍋爐。推動以招投標等市場化方式選擇供熱主體。支持和鼓勵企業發展源、網、站及熱用戶一體化的經營管理模式,減少中間管理環節,降低供熱成本。
  2.改進集中供暖方式。在適合集中供暖的區域,優先以熱電聯產滿足取暖需求,加快推進熱電聯產替代燃煤鍋爐。按照《熱電聯產管理辦法》(發改能源〔2016〕617號)要求,優先發展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并落實背壓機組兩部制電價等支持政策,結合電力系統運行情況嚴格管理純凝機組供熱改造。熱電聯產供熱區域內,熱電聯產機組承擔基本熱負荷,調峰鍋爐承擔尖峰熱負荷,確保熱電聯產供熱區域內熱電聯產供熱率高于80%以上。城市城區燃煤鍋爐房須達到超低排放,并安裝大氣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達不到要求的鍋爐要制定替代措施(方案),明確關停淘汰計劃并取消補貼。
(六)加強取暖領域排放監管
  1.繼續推進燃煤熱電超低排放改造。到2020年,全國所有具備改造條件的燃煤熱電聯產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對現役燃煤熱電聯產機組,東部地區2017年前總體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中部地區力爭在2018年前基本完成,西部地區在2020年前完成。逐步擴大改造范圍,沒有列入關停計劃的集中供暖小型熱電聯產機組,也要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2.提高燃煤集中供暖鍋爐排放監管力度。所有燃煤集中供暖鍋爐必須達標排放,安裝大氣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對城市城區的燃煤鍋爐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并納入超低排放監管范圍。鼓勵其余燃煤鍋爐參照超低排放和天然氣鍋爐標準提高環保排放水平。出臺限制和淘汰類燃煤鍋爐設備技術和裝備目錄,明確更新淘汰時限,推動更新換代,推廣高效節能環保鍋爐。
  3.建設地熱能開發利用信息監測統計體系。建立淺層及水熱型地熱能開發利用過程中的水質、水位、水溫等地熱資源信息監測系統。建立全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監測信息系統,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熱能勘查、開發利用情況進行系統的監測和動態評價。
  4.明確天然氣壁掛爐、生物質鍋爐排放標準與監管要求。從設備、銷售環節提高天然氣壁掛爐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和監管要求。生物質鍋爐(含熱電聯產)必須配套布袋除塵設施,達到相應環保排放標準要求,并安裝大氣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城市城區生物質鍋爐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要達到天然氣鍋爐排放標準。
  5.嚴格散燒煤流通監管。從煤炭銷售流通環節開始加強散燒煤監管,制定嚴格的散燒煤質量標準,對硫分、灰分、揮發分、有害元素等進行更嚴格的限制,對不符合要求的煤炭經銷商業務資質予以取消,嚴控劣質煤流向農村消費市場。
(七)推動技術裝備創新升級
  1.加強清潔供暖科技創新。跟蹤清潔供暖技術前沿發展,形成清潔供暖關鍵技術研發目錄,有序組織研發工作。依托骨干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清潔供暖技術研究基地。加大科研力量投入,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能力,在先進相變儲熱和化學儲熱等各類儲熱技術、智能供熱技術、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多能互補技術等專項技術上取得突破。研究探索核能供熱,推動現役核電機組向周邊供熱,安全發展低溫泳池堆供暖示范。
  2.推動清潔供暖裝備升級。集中攻關高效熱泵、低氮天然氣供暖設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設施等關鍵設備,推動清潔供暖裝備升級。提升熱電聯產機組靈活性,滿足清潔取暖和電力系統調峰需求。推動智能供熱研究及應用示范,重點研究先進傳感技術、控制技術、信息技術、通訊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新技術,促進供熱設備和運行方式升級,推動供熱裝備行業的高效化、自動化、信息化發展。
  3.著力提高清潔供暖設備質量。推進供熱行業強制性節能標準編制和修訂,充分發揮其節能準入作用。清潔供暖設備生產企業要加強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強化質量控制,向市場提供優質產品。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市場各類清潔供暖設備監督檢查力度,對存在不符合產品功效宣傳、未達到設計壽命等各類質量問題的企業給予嚴肅處罰。地方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在清潔供暖設備招標過程中,要注意產品質量,并跟蹤用戶使用情況,將產品較差的企業列入采購黑名單。供熱企業要加強在役設備能效實時監督,對清潔供熱設備開展能效檢測和項目后評價。
(八)構建清潔取暖產業體系
  1.建立健全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根據清潔取暖需求,結合能源革命與“互聯網+”技術發展,及時健全清潔取暖標準、統計和計量體系,修訂和完善相關設備、設計、建設、運行標準,從標準體系上保障清潔取暖可持續發展。構建國家清潔取暖大數據研究平臺,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手段,集成產學研交流和管理、宣傳等多功能,加強清潔取暖需求形勢分析研判和預測預警,顯著提高清潔取暖數據統計分析和決策支持能力。
  2.創新經營模式。在清潔供暖領域積極引入合同能源管理、設備租賃、以租代建等新型模式。強調市場引領,創新商業模式,鼓勵有關企業結合自身優勢,突出核心業務,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工程總包(EPC)、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租賃、能源托管、以租代建等商業模式,引導社會共同參與實施清潔供暖項目的市場化建設運營,保障合理投資收益,帶動產品升級和產業發展。
  3.提供多元化綜合能源服務。結合市場需求,鼓勵企業提供多樣化的綜合能源解決方案。鼓勵因地制宜采用天然氣、清潔電力、地熱能、余熱、太陽能等多種清潔供暖方式配合互補的方式,滿足不同地區取暖需求。支持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采用項目招標、購買服務等市場化方式,引導有關企業和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清潔供暖,提供技術咨詢、方案設計、設備研制、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等清潔供暖工程(項目)整體解決方案。支持公共建筑率先實施綜合能源解決方案。
(九)做好清潔取暖示范推廣
  1.主動推進雄安新區等清潔取暖示范。發揮中央企業積極性,加大各級政策傾斜力度,結合雄安新區建設規劃,重點推動雄安新區清潔取暖示范。綜合利用天然氣、電、地熱、生物質等多種能源形式,構建安全、清潔、綠色的供暖體系,打造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的樣板工程。以“2+26”城市為重點,開展城市清潔取暖試點。
  2.全方位宣傳推廣清潔取暖。通過各類媒體宣傳清潔取暖的優點,普及清潔取暖知識,展示清潔取暖成果,改變傳統取暖習慣。打造清潔取暖典型項目或示范工程,開展專題報道,形成顯著示范效應和良好輿論導向。推動用戶側逐步改變原有的用暖觀念和用暖方式,提高對清潔取暖環保價值的認識,改進粗放的用暖方式,節約能源。
(十)加大農村清潔取暖力度
  農村地區是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的最大短板,是散燒煤消費的主力地區,必須加大力度,提升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水平。
  1.建立農村取暖管理機制。改變農村取暖無規劃、無管理、無支持的狀況,地方各級政府明確責任部門,建立管理機制,加強各部門協調,保障農村取暖科學有序發展。
  2.選擇適宜推進策略。農村取暖具有用戶分散、建筑獨立、經濟承受能力弱等特點,應因地制宜,將農村炊事、養殖、大棚用能與清潔取暖相結合,充分利用生物質、沼氣、太陽能、罐裝天然氣、電等多種清潔能源供暖。對于偏遠山區等暫時不能通過清潔供暖替代散燒煤供暖的,要重點利用“潔凈型煤+環保爐具”、“生物質成型燃料+專用爐具”等模式替代散燒煤供暖。通過集中供煤等方式提高供暖用煤質量,采用先進的專用爐具,并明確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盡可能減少供暖污染物排放。推進現有農村住房建筑節能改造,不斷完善政策和監管措施,提高北方地區農村建筑節能水平。
  3.保障重點地區農村清潔取暖補貼資金。對于“2+26”城市的農村地區,要享受與城市地區同等的財政補貼政策,探索農村清潔取暖補貼機制,保障大氣污染傳輸通道散燒煤治理工作順利完成。
五、評估調整
  省級發改(能源)、住建、財政、環保等有關部門及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建立清潔取暖規劃實施情況監管組織體系,有效開展監管工作。要創新監管措施和手段,密切跟蹤工作進展,掌握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及工作推進中的實際困難,定期組織開展監督檢查和考核評價。省級清潔取暖主管部門負責牽頭編制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報告,并報送清潔取暖規劃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
  清潔取暖規劃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地方評估報告,對規劃實施情況做出總體評估,適時調整規劃內容,保障規劃適應最新變化情況。

  附件:北方重點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煤改氣”氣源保障總體方案

  附件

北方重點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煤改氣”氣源保障總體方案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次會議上的講話精神,配合《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煤改氣”有序、健康發展,國家能源局會同相關省市和企業組織編制了《北方重點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煤改氣”氣源保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實施期為2017-2021年。
本《方案》所指北方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4個省(區、市)和河南省部分地區,涵蓋了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傳輸通道的“2+26”重點城市(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荷澤市,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市)。
本《方案》重點針對“2+26”重點城市所涉及的六省市(以下簡稱“六省市”)制定了保障方案,北方地區其他省市要參照此方案形成本省清潔取暖“煤改氣”氣源保障方案。
一、基本情況
  (一)北方地區天然氣取暖現狀
  北方地區冬季取暖時間因地域不同有所差異,華北地區一般為4個月,東北、西北地區一般為5-7個月。
  截至2016年底,北方地區天然氣取暖面積共約22億平方米,占總取暖面積11%,天然氣用量259億立方米,占北方地區天然氣消費量26%。北方地區取暖以燃煤為主,天然氣取暖占比普遍較低,僅京津城鎮地區占比較高,其中北京約80%,天津約50%。
  天然氣取暖方式主要包括四種:燃氣熱電聯產、燃氣鍋爐房、分戶式燃氣壁掛爐和天然氣分布式能源。
  (二)六省市天然氣取暖現狀
  截至2016年底,六省市天然氣取暖面積約14億平方米,天然氣用量185億立方米,占六省市天然氣消費量的36%。
  “2+26”重點城市天然氣取暖面積共約12.4億平方米,天然氣用量160億立方米,占“2+26”重點城市天然氣消費量的38%。其中,城鎮天然氣取暖面積11.8億平方米,天然氣用量151億立方米,占比94%;農村天然氣取暖面積0.6億平方米,天然氣用量9億立方米,占比6%。
  “2+26”重點城市天然氣取暖方式按類型分為:一是燃氣熱電聯產,取暖面積約2.2億平方米,天然氣用量64億立方米,占比39%,主要集中在京津兩地;二是燃氣鍋爐房,取暖面積約8.2億平方米,天然氣用量76億立方米,占比47%;三是分戶式燃氣壁掛爐,取暖面積約2億平方米,天然氣用量19億立方米,占比12%;四是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取暖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天然氣用量1億立方米,占比不足1%。
  (三)存在問題
  一是儲氣調峰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我國地下儲氣庫建設嚴重滯后,有效工作氣量僅占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左右,難以滿足季節調峰需求。LNG接收站儲罐均是正常運營儲罐,可供調峰使用的容量很小。干線管道管存氣只有在應急狀況下可動用,不具備調峰能力。而目前華北地區天然氣季節峰谷比已達到3.5,加大清潔取暖“煤改氣”力度將進一步增加冬季用氣峰值,天然氣保供難度大。同時,按《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要求“到2020年天然氣銷售企業應當擁有不低于其年合同銷售量10%工作氣量”、“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區域平均3天需求量的應急儲氣能力”,目前各城市尚不具備應急儲氣能力,冬季供需矛盾越發突出。供氣企業與城鎮燃氣經營企業在日調峰責任的劃分上仍需進一步明確。儲氣調峰價格機制尚未建立,調峰設施投資和儲氣費回收渠道不明確,企業建設儲氣調峰設施的積極性不高。
二是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建設存在短板。“2+26”重點城市共涉及328個縣級行政單位,尚有北京延慶區等17個縣級行政單位沒有接通管道天然氣。已接通管道天然氣的311個縣級行政單位,多數通至縣城一級,大部份鄉鎮缺乏管道氣。同時,農村地區燃氣管網條件普遍較差,僅少數鄉村使用天然氣,燃氣管網覆蓋尚有很大缺口。
三是天然氣價格偏高制約推廣應用。國內天然氣資源稟賦差,生產企業少,市場競爭不充分,導致生產成本較高;同時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進口成本高;加之供氣環節過多,層層加價加重了終端用戶負擔,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開拓。
四是“煤改氣”氣源保障存在一定挑戰。目前國內主要供氣商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石油企業(以下簡稱“三家石油企業”),受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市場需求不足等影響,氣田開發存在不確定因素,難以確保形成有效供氣量。其他供氣主體的氣源項目建設存在不確定因素,如煤制天然氣受環保、價格、管道接氣等因素影響進度滯后,新建LNG接收站項目前期工作周期長,項目落實難等,短期內難以及時彌補缺口。
二、清潔取暖“煤改氣”總體要求與推進策略
  (一)總體要求
  貫徹落實第14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嚴格遵循“煤改氣要多方開拓氣源,提高管道輸送能力,在落實氣源的前提下有規劃的推進,防止出現氣荒”的原則,各級地方政府要根據供氣協議制定“煤改氣”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有序推進“煤改氣”項目。供用氣雙方要簽訂“煤改氣”供氣協議并嚴格履行協議,冬季保供期間需增供的要提前制定計劃,并與供氣企業協調一致,確保安全平穩用氣。
  (二)推進策略
  按照“宜管則管、宜罐則罐、多能互補、綜合集成”原則,統籌管道氣、LNG、CNG等多種供氣方式,根據氣源落實情況因地制宜發展天然氣取暖。在落實氣源的前提下,以“2+26”重點城市為抓手,力爭5年內有條件地區基本實現天然氣取暖替代散燒煤。
  在設區市主城區和縣城,加快城鎮天然氣管網配套建設,科學規劃無煤區,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因地制宜發展天然氣熱電聯產,加快現有燃煤鍋爐天然氣置換力度,推進新建取暖設施優先使用天然氣。
  在城鄉結合部、城中村規劃設立限煤區,通過城區熱網延伸和燃氣鍋爐房集中供暖,或者借助管道氣以及點對點的LNG、CNG等氣源入戶安裝燃氣壁掛爐,大力推廣天然氣取暖。
  在農村地區因地制宜,以“2+26”城市為重點,積極開展燃氣壁掛爐試點示范,在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實施天然氣“村村通”工程。
  (三)發展目標
  1.到2021年,三家石油企業向六省市供氣量達到1060億立方米/年,通過推動供氣主體多元化,引入其他供氣主體,力爭供氣量達到1240億立方米/年。
  2.2021年冬季采暖季期間,三家石油企業向六省市供氣量達到593億立方米,通過推動供氣主體多元化,引入其他供氣主體力爭供氣量達到745億立方米。
  3.到2021年,六省市需具備的城市應急儲氣量分別為:北京1.7億立方米、天津1.2億立方米、河北2.1億立方米、山東2.3億立方米、河南1.6億立方米、山西1.4億立方米。
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任務
  在基礎設施建設布局上將六省市視為整體市場,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推動供氣多元化,完善基礎設施,加快布局省、市、縣和供氣企業四級儲氣調峰設施,保障天然氣平穩安全供應。
  (一)主干管道
  1.現狀
  目前,向六省市供氣的現役管道主要包括陜京一二三線、西氣東輸一二線、永清-唐山-秦皇島管線、榆林-濟南管道、大唐煤制氣管道(克什克騰旗-北京)、唐山LNG外輸管道、青島LNG外輸管線、天津LNG外輸管線等16條管道,總輸氣規模約940億立方米/年(2.7億立方米/天)。
  同時,六省市區域內擁有以冬季調峰供氣為主的大港油田-永清一二三線,兼具省際聯絡和區域供氣功能的冀寧聯絡線(河北安平-江蘇青山)和滄州-淄博管道,可增加重點地區管輸能力的安平-濟南管道、濟南-青島一二線、陜京四線寶坻-香河-西集聯絡線、泰安-青島-威海管道、中原油田-開封等13條管道,總輸氣規模約660億立方米/年(1.9億立方米/天)。
  2.重點項目
  2017-2021年共新增干線管道8條,建成投產后可向六省市增加供應能力約750億立方米/年(2.14億立方米/天)。
  2017年陜京四線和天津LNG外輸管道投產,向六省市增加供應能力5300萬立方米/天。
  2018年鄂爾多斯-安平-滄州管道(滄州-鹿泉段)建成,天津LNG外輸供應范圍擴大。
  2019年鄂爾多斯-安平-滄州管道(濮陽-保定段)投產,陜京四線干線能力提升,向六省市增加供應能力4400萬立方米/天;青島-南京管道建成,實現青島LNG與川氣東送管道的聯通。
  2020年中俄東線長嶺-永清段、唐山LNG外輸管道復線和蒙西煤制氣外輸管線東段投產,向六省市增加供應能力1.045億立方米/天。
  2021年中俄東線安平-泰興段投產,華北管網與長三角管網連通能力提升;神木-安平煤層氣管道建成,向六省市增加供應能力1300萬立方米/天。
  (二)LNG接收及儲存設施
  1.現狀
  六省市區域內共有4座LNG接收站,12座LNG儲罐,接收能力1470萬噸/年,儲存能力12.8億立方米,氣化外輸能力0.82億立方米/天。
  2.重點項目
  通過現有擴容和新建兩種途徑,加快京津冀和山東沿海LNG接收站建設步伐,配套建設氣化外輸設施后,2021年底前增加氣化外輸能力約1.65億立方米/天。
  (三)六省市支線
  1.現狀
  六省市區域內現有支線管道累計里程約1.3萬公里,年輸配能力1940億立方米。
  2.重點項目
  完善六省市輸配氣管網系統,加強省際聯絡線建設,提高管道網絡化程度,加快建設通往各縣(市)支線管道,打通天然氣供應“最后一公里”,提升天然氣管道覆蓋率,到2021年“2+26”重點城市縣級行政單位全部實現天然氣管道覆蓋。
  河北、河南:建設冀中十縣管網三期、藁城-望都天然氣支線管道、和順-邢臺天然氣支線管道、濮陽-鶴壁支線管道、濮陽-范縣-臺前輸氣管道等支線管道,提高重點區域管網分輸能力;建設文23儲氣庫-中開復線連接線、邯鄲-渤海新區等管道,增強六省市管道與地下儲氣庫、干線管道的聯通能力;建設中原大化供氣管道等推行大用戶與石油公司“直接交易、直接供氣”。
  山東:推動天然氣“縣縣通”工程,建設泗水-任城、鄒城供氣管道。
  山西:建設端氏-長子、榆次-平遙、解愁-陽泉、太原-長治等省內支線。
  北京:建設密云-馬坊、陜京四線馬坊-香河聯絡線,形成北京外環供氣管網。建設鄂安滄濮陽-保定支干線燕山石化供氣管道,新增向北京供氣氣源。
  天津:建設天津城市管網與中海油天津LNG連接工程提高城市管網接氣能力。建設天津乙烯供氣支線,實現石油公司向大用戶直接供氣。
  2017-2021年“2+26”重點城市累計新建支線管道42條,新增里程4300公里,新增年輸配能力580億立方米。
  (四)儲氣調峰設施
  1.現狀
  六省市區域內地下儲氣庫主要有大港儲氣庫群、華北儲氣庫群、蘇橋、板南和文96,有效工作氣量33.2億立方米,采氣能力約3150萬立方米/天。
  六省市現有城市應急儲氣能力較低,約1.05億立方米/天,僅相當于其年均日用氣的75%。
  2.重點項目
  2017-2021年,將擴容改造板南、蘇橋等11座儲氣庫,逐步建成中石化文23和中石油文23共2座儲氣庫,到2021年六省市地下儲氣庫日采氣能力可增加3850萬立方米/天,達到7000萬立方米/天。其中,中原文23儲氣庫采氣能力2018年達到500萬立方米/天,2019年達到2000萬立方米/天。
  督促地方落實《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要求的平均3天需求量應急儲氣能力,確保城鎮燃氣經營企業具備滿足日調峰的能力。在新建城市LNG儲罐增加應急能力的同時,各地方政府要推動城鎮燃氣經營企業購買儲氣調峰服務和調峰氣量,確保滿足應急能力。
  北京:在唐山LNG接收站內新建2個LNG儲罐,新增儲氣能力1.9億立方米。
  天津:建設大港、靜海、武清LNG應急調峰儲備站,新增儲氣能力5800萬立方米。
  河北:建設石家莊高新區LNG應急儲備站、唐山LNG儲罐項目、保定LNG應急儲備項目等,在滄州、渤海新區、衡水、邢臺、邯鄲等城市建設應急儲罐,新增應急能力3億立方米。
  河南:建設7市城鎮LNG儲備設施,新增應急能力1.67億立方米。
  山東:建設濟寧、濱州、德州、淄博等城市應急儲罐,新增應急能力7400萬立方米。
  山西:建設太原、長治、陽泉、晉城、大同、忻州、晉中、運城等LNG調峰項目,新增應急能力4800萬立方米。
四、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
  (一)落實責任分工合作
  國家能源局負責國家層面“煤改氣”氣源協調和保障,以“2+26”城市所涉及的六省市為范例,確定“煤改氣”總體原則,在全國天然氣統一管網系統中配置天然氣資源,解決共性問題,爭取對“煤改氣”政策支持。
  北方地區各省市發改委(能源局)要參照六省市氣源保障方案中確定的“煤改氣”總體原則和氣源配置方案,根據氣源落實情況制定省級“煤改氣”氣源保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確保“煤改氣”有序開展。
  企業是“煤改氣”氣源保障的主體,是氣源保障工程、天然氣長輸管道、地下儲氣庫及城市應急儲氣設施建設等具體工作的實施者。城市燃氣企業要在地方政府的指導下,做好城鎮居民供氣工作和城市應急儲氣設施建設。終端供氣企業要加強入村、入戶設施的定期巡檢、維護,保障平穩、安全供氣,重視服務質量提升。各級供氣企業均要及時將氣源保障任務分解落實,及時安排生產計劃,組織編制企業保障方案。
  (二)多方開拓氣源
  督促氣源企業按計劃做好氣源供應,充分發揮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主要供氣商的作用,同時加快推動民營企業、城鎮燃氣經營企業開辟新供應渠道。加快中俄東線、進口LNG等氣源引進和建設步伐,加大煤層氣、頁巖氣、煤制天然氣等挖潛力度。加快推動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加強煤層氣資源就近利用,提高屬地資源利用比例,確保資源優先滿足屬地冬季取暖氣源保障需要。
  (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編制全國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作方案,打破企業間、地域間及行政性壟斷,推進管道互聯互通,做到應聯盡聯。論證沿海LNG接收站管道互聯。協調各管道系統間壓力等級,最大限度發揮應急和調峰能力。
  二是推動已納入規劃的長輸管道和LNG接收站加快建設,協調推動前期各項工作。開展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通過招投標等方式選擇投資主體試點工作。加快推動城市周邊、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天然氣利用“最后一公里”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鼓勵具備擴建條件的已有接收站增建儲罐,擴建增壓、氣化設施,并按實際接收LNG能力進行核定。經國家準許的新增進口天然氣項目主體可依照相關規定申請享受進口天然氣增值稅按比例返還政策。各部門、各地方要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為接收站擴建及天然氣長輸管道項目開辟“綠色通道”,簡化程序,支持項目加快建設。
  (四)建立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
  一是按照《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的規定切實落實供用氣雙方權利和責任,天然氣銷售企業要履行季節調峰義務,城鎮燃氣經營企業要落實小時調峰義務,供用氣雙方要在天然氣購銷合同中明確約定日調峰供氣量和各自責任。
  二是構建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企業儲氣調峰責任的履行,可以通過自建、合建或租賃第三方儲氣設施,向第三方企業購買儲氣調峰服務等方式實現。
  三是各省級人民政府要把燃氣應急保障能力要求分解到各重點用氣城市,給予相應扶持政策,督促形成至少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區域平均3天需求量的儲氣能力。
  四是鼓勵更多投資主體投資建設地下儲氣庫,充分發揮上海、重慶等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作用,逐步將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LNG應急調峰規模等納入交易范圍,建立各方自由交易的調峰市場。
  (五)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
  一是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在建立健全監管規則的基礎上,放開非居民用氣銷售價格。鼓勵用氣季節性峰谷差大的地區,在終端銷售環節推行季節性差價政策。
  二是減少供氣中間環節,降低用氣成本。天然氣主干管網可以實現供氣的區域和用戶,不得以統購統銷或統一代輸等名義,增設供氣輸配環節,提高供氣成本。對沒有實質性管網投入或不需要提供輸配服務的加價,要立即取消。各地在項目核準時,對省內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要認真論證,對增設不必要中間環節的管道項目要嚴格把關。
  三是建立用戶自主選擇資源和供氣路徑的機制。用戶可自主選擇資源方和供氣路徑,減少供氣層級,降低用氣成本。用戶自主選擇資源方和供氣路徑的,應當符合當地城鄉發展規劃、天然氣和燃氣發展等專項規劃,地方人民政府應加強統籌協調給予支持。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中央財政充分利用現有大氣污染防治等資金渠道,加大對清潔取暖“煤改氣”的支持力度。鼓勵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配套財政支持,推進清潔取暖“煤改氣”項目發展。
  二是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依法合規對符合信貸條件的清潔取暖氣源項目和“煤改氣”項目給予信貸支持。
  三是支持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在防范風險基礎上創新合作機制和投融資模式,創新和靈活運用貸款、基金、債券、租賃、證券等多種金融工具,加大對清潔取暖“煤改氣”領域的融資支持。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
  四是對于央企支持北方清潔取暖在偏遠地區建設天然氣管道所造成的虧損,在業績考核中予以適當考慮。
  (七)加強監管,落實清潔取暖重點任務
  一是加強天然氣管道運輸和配氣價格監管,建立健全成本監審制度,推行成本信息公開,強化社會監督。及時開展成本監審,合理制定輸配價格,輸配價格偏高的要予以降低。
  二是加強對天然氣基礎設施規劃、政策、項目、協議履行情況的監管,督促各地方、部門和相關企業落實責任主體。進一步推動落實基礎設施第三方公平準入各項要求,切實將流量信息、已預定能力信息、剩余能力、管段或區域費率標準、LNG接收站服務窗口期等信息公平要求落到實處。
  三是地方政府要以試點等方式加強對本地區燃氣特別是農村燃氣取暖工作的指導,督促相關企業加強供用氣安全管理。相關企業要承擔安全供氣的主體責任,制定完善的企業規范和操作規程。


微信轉發:
最近發部
   
      萬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江新能)成立于2008年,總部位于河南省鄭州市,是由三全食品創始人陳澤民先生出任董事長,三峽資本、鄭州航空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央企、國企出資占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公司為地熱能綜合開發利用的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是地熱能供暖制冷服務商。

  萬江新能被動結合的的國家“雙碳”戰略布局,維持走精彩紛呈低碳新技術可維持發展進步的道路。嚴密需緊緊圍繞的的國家基本現行政策,為市政公益性建筑工程及普通住宅工程項目出示“地熱作為主,點能專一性”的整體結構處理方法。做強我國,覆蓋湖北省性,出示高端地地熱動力發展根據新技術,塑造湖北省性地地熱動力集體采暖壓縮機高端服務項目商。

客戶概述
溫馨外部鏈接:
掃描拍照留意咱們
公司全稱:萬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郵政編碼:450018
聯系電話:4006301115
企業郵箱:wanjianggufen@dphbee.cn

聯系我們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0000_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高清_欧美精品束缚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视频大全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0000_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高清_欧美精品束缚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0000_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高清_欧美精品束缚一区二区三区_无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影院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0000_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高清_欧美精品束缚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一区2区3区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0000_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高清_欧美精品束缚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m.whyct.com.cn

m.hengni.com.cn

m.yaoshei.cn

m.b1n.com.cn

m.stzsjs.cn